全国知名挂牌货代公司金陵国际货运代理logo
      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 贸易新闻 >> 内容阅读

贸易新闻:行业精英纵论海事发展大计

  发布日期:15年10月08日  |  来源:http://www.jltrans.com.cn  |  点击数:

12月2日至6日,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期间,同时举办了国际高级海事论坛。论坛的主题为“绿色科技,转型发展,破解难题”。本届高级海事论坛分为“主题报告”、“造船”、“航运和港口”、“海洋工程”、“海事金融”、“船舶配套设备技术论坛”等专场。另外,船舶与海工产业国家示范基地协同发展沙龙等分论坛也同期举行。
众多海事界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业内普遍关注的船舶产业发展前景、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战略以及加快配套产业、绿色环保船型以及培育新的增长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丰富的主题内容以及领导、专家、学者们的重要观点,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桌丰盛的“大餐”。现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苏波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推动船舶工业全面转型升级
如今,我国船舶工业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今年1~10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348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464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18亿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37.8%、46.4%和45.4%,三大造船指标仍然保持世界首位;科技实力稳步提升,高技术船型研制取得突破;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1~10月海工接单约12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6%;船舶配套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技术水平低、造船模式落后、综合竞争力差的船厂开始逐步退出。
但我国船舶工业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产品占比低,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等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全行业总体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较大。
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船舶工业,必须全面推进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抓住市场需求机遇,加大主流船型符合国际新公约新规范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技术开发,逐步形成品牌效应。继续开展豪华游船、LNG船等技术复杂船舶的研发,加快提升海工装备设计建造能力,丰富高端产品种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强化技术创新对提高船企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增强创新驱动力。
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工信部发布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造船企业集中,打造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挤压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其转型升级和联合重组。引导中小船厂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业务结构,找准细分市场定位,扶植发展一批 “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船舶,发展节能安全环保船舶。引导造船业消化、转移、整合和淘汰一部分产能。
要加强船舶制造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船舶及配套产品的设计研制水平。大力促进船舶制造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船舶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积极推广中高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优势品牌产品应用,加快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产业化,提高通讯导航和自动化系统制造水平。加快LNG船等高技术船的关键系统研制,开展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技术攻关,切实提高本土化设备装船率。推进渔船专用设备制造以及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电子、通信、导航设备产业化。发展特种船板和海洋工程装备特种钢材。
要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和领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深层次宽领域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船舶、海工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开发、设计核心人才和团队,引进海工组织管理人才和团队。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技术合作,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组建海外研发中心。加快建设船用设备全球营销和服务网络。支持建立海洋工程装备海外营销网络。
要推进管理改革,提升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水平。引导船舶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加强成本和风险控制,增强应对市场变化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打造智能船厂,推进精益造船,提高造船效率和效益。

宋家慧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水路运输
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船舶总吨位、高等级航道里程、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等多项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央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对海运、海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路运输方面,交通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制定水运、船舶节能减排的规划,大力推进试点示范工程。在制度、管理、科技等方面注重创新,不断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装备水平,整合物流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水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体系中最符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水路运输,要注重创新驱动,提升科创能力,增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一要加快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的运输格局。不断提高水路运输份额,加强长江等内河水运建设,加快形成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内河航道网。二要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力度。加快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开展港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开发综合运输公共信息平台。三要增强政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港口岸线使用管理,保障岸线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利用,鼓励发展公共码头,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船舶,加速老旧码头改造,引导其向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施船舶能效规范,鼓励替代能源在营运船舶中的应用,大力推进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应用。引导企业参与国内碳排放交易,抓紧研究应对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对策。健全绿色循环低碳法规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取消一批行政许可项目,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四要放大试点示范带动效应。组织开展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航道等主题性试点,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航道等交通示范工程。

马丁 史托福
克拉克松研究部总裁

航运大周期影响造船业
从区域的造船周期分析,1900年~1960年的60年中,欧洲国家的造船交船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1966年,日本超过欧洲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交船量计);2000年,韩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交船量计);而2010年,中国则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交船量计)。
十年前,航运的大繁荣始于2003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十年,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激发了投资热潮,其结果是805家新船厂投产,世界造船产量在十年内增长了240%。目前航运和造船行业正艰难地应对这次大繁荣之后的低迷期,运费达到20世纪8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低水平,交船量在2011年达到1.64亿载重吨后,仍持续下降,很多船厂陷入无单可接的窘境。
如今新造船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未来几年超级周期将会如何变化,从扩张需求来看,2013年~2035年基于2.8%的油贸易年增长速度与3.8%的散货贸易增长速度,得到每年3%的贸易增长速度。另一个比较乐观的预测是每年4%的增长速度。
经过此番船市调整,2012年造船产能已回缩至154百万载重吨。预计2013年会进一步下降至122百万载重吨,2014年降至100百万载重吨。以修正载重吨计,交船量与2010年高峰时期相比下降22%,从长期前景看,未来十年新造船需求将徘徊在每年60~80百万载重吨,产能仍旧过剩。目前,航运业正面临由新规范驱动的一段时期的技术变革、降低碳排放,以及高燃料价格的压力,未来仍充满了挑战。

公司八大服务内容:

一,全国各地沿海、沿长江各口岸地区外贸进出口整箱、拼箱散货(散货:集装箱散货)、国际海运、海陆、海空联运业务。
二,全国范围内各口岸集装箱国内海运运输、
内贸水运、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各主要经济区门到门多式联运、一站式物流货运。
三,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山东乃至全国面向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等国的
国际铁路联运、海铁联运,整箱、特种箱、车皮业务。
四,金陵公司与国际国内龙头船公司、铁路巨头捆绑合作,共同在全国推出VIP大客户智慧物流服务,进行低成本低运价营销

五,以上海港为核心的全国主要港口地区至欧、美、澳的门到门(
DDPDDU 、EXWORKS)进出口全程物流代理,让外商的物流外包给中方,增强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专业的保险顾问和价格优惠的保险代理服务(我们是中国保监会定点保险代理企业)。
七,以电子商务、IT科技等为核心的全国首家“
低碳外运”、“管家式”一揽子综合第三方物流设计方案设计、全地域全天候电脑/手机双操作系统电子商务云网络服务体系和分支预案式的精细化服务;
八,创新物流服务模式:1、金陵公司与新丝绸之路的铁路巨头捆绑合作,共同推出连结欧洲中亚的汉堡华沙阿拉木图莫斯科的每周快速班列,13-15天就能到达主要城市并在3天内把货物分拨到整个欧洲中亚及俄罗斯西部,并开辟拼箱和20尺单箱的铁路业务。2、长三角及全国各地至全日本基本港/偏港航线门-门3-4天进出口快速送货准空运速度从此告别偏港速度慢、费用高模式,比空运节省成本35%-60%

上一篇:贸易新闻:2013年度全球十大航运金融业者
下一篇:贸易新闻:BDI周一小幅下降,因海岬型船及巴拿马运费下降

操作中心:江苏常州广化街20号丰臣海悦广场(Sealand Plaza)1008 座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246-768 , 0519-86699708/86699728/86699738
客服QQ:4006246768   Email:4006246768@163.com , market@jltrans.com.cn
Copyright 2001 - 2014 © 常州金陵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列号:苏ICP备10015315号 苏公网安备 32040402000014号
技术支持:CalmLab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搜索:金陵国际货运

一秒查询铁路运价

铁路报价系统报价

一秒查询水运运价

水运报价系统报价

报价更快,不再求人

客户服务热线

4006-246-768

在线客服